食材:鱿鱼100克,鲜虾仁150克,水发香菇50克,上海青80克,水发干贝10克,生粉20克,鸡蛋(蛋清)1个,葱段少许,姜片少许,盐,鸡粉,胡椒粉,白糖,耗油,料酒,水淀粉,芝麻油,食用油。
做法 :
1 洗净的鱿鱼背面切密集十字花刀,对半切开,切块。
2 洗好的上海青对半切开,切小块。
3 泡好的香菇去蒂,切条。
4 洗净的鲜虾仁装碗,加入1克盐,放入3毫升料酒,加入胡椒粉、蛋清。
5 拌匀,放入生粉。
6 拌匀,腌渍5分钟至入味。
7 锅中注水烧开,加入2克盐,注入油。
8 放入切好的上海青,汆烫约1分钟至断生。
9 捞出汆烫好的上海青,在盘中重叠摆放成一圈,待用。
10 另起锅,注水烧开,放入切好的鱿鱼块。
11 汆烫1分钟至卷曲。
12 捞出汆烫好的鱿鱼卷,沥干水分,装盘待用。
13 锅中继续放入腌好的虾仁。
14 汆烫半分钟至转色卷曲。
15 捞出汆烫好的虾仁,沥干水分,装盘待用。
16 另起锅,注油烧热,放入姜片、葱段,爆香。
17 倒入切好的香菇,炒出香味。
18 放入沥干水分的干贝,炒匀。
19 加入蚝油,放入3毫升料酒。
20 注入约50毫升清水。
21 放入汆烫好的虾仁、鱿鱼。
22 翻炒均匀。
23 加入1克盐,放入鸡粉、白糖。
24 炒匀调味。
26 注入芝麻油。
27 炒匀增香。
28 关火后将菜肴放入上海青中间即可。
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游龙井记》是北宋文学家秦观所创作的一篇游记,创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这一年秦观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中秋节过后一天,秦观路过杭州,特意到龙井寿圣寺拜会老朋友辩才法师,品茗后,辩才法师请他写下《游龙井记》。
游龙是一种宠物蜥蜴,需要特殊的养护。首先,游龙需要一个宽敞的栖息地,可以是一个大型玻璃鱼缸或宠物笼。
其次,游龙需要日光浴和人工紫外线照射,以维持其身体健康和骨骼发育。
饮食上,游龙主要以昆虫、水果和蔬菜为主。游龙需要每周进行淋浴以保持皮肤干净。最后,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栖息地,以避免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