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春分的意义和习俗,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古诗、古画等表达方式的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2.活动难点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教师说谜面:“春分到,蛋儿俏”,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2.了解春分的意义和习俗: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春分的意义和习俗,如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后气温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的意义在于它将一天时间的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春分的其他意义和习俗,如春分是农民耕种的重要节气,春分有吃春菜、放风筝等习俗。
3.欣赏古诗: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春分的古诗,如《春分》《咏柳》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并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所表达的春分的意义和习俗。
4.古画欣赏: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春分的古画,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感受古画的艺术之美,并引导学生思考古画中所描绘的春分的景象和习俗。
5.分享与表达: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分的理解和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分的理解和感受,如绘画、手工、诗歌等,并在班级中展示。
四、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30分钟左右
2.活动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视频、古诗、古画等资料,以便在活动中展示。
以下是一些大班春季育儿温馨提示: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4.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6.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脸、刷牙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7.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8.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9.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