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用的大型陶塑作品。兵马佣坑主要有三个。一号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 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 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徏臧满之。”秦俑坑修建工程约始于公元前秦统一六国后,到前因陈胜、吴广起义而被迫停工,前后费时约。陶塑兵马俑当是秦始皇在世时由全国各地征调来服徭役的大批匠师与刑徒所制作。
为数众多、造型精美的陶塑兵马俑布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军容整肃、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主导思想的产物。从陵园总体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也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兵马俑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机关车群、铜马舆俑,二是士兵、将领俑队。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一、士兵、将领俑的结构
士兵、将领俑的结构与制作过程非常精细,包括头部、身体、手臂、腿部等细节仿若真人。每个俑都有明显的区别,可以看出身份和职务的不同,例如站立的军官、战士、射手等,每个队伍分别以不同的阵势整齐划一,形如劲旅。
二、机关车群、铜马舆俑的结构
机关车群、铜马舆俑是兵马俑的重要部分,在造型上也是相当精细。其中机关车群包括了战车、车夫、战马等元素,其内鼓鼓盖盖、权势浙大的皇帝乘坐相当华丽。铜马舆俑中最为出色的则是四匹宋代黄铜制马,身上包括了毛发、插针、花纹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