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停板上有漏单和承接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它们在股票交易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影响。
涨停板上的漏单,是指在涨停板价格上方有委托未能成交的情况。这通常是因为主力资金在拉升股价的同时,也在悄悄出货,导致涨停板上的买单无法全部成交。漏单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主力资金的出货意愿较强,投资者需要警惕股价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
而涨停板上的承接,则是指在涨停板价格下方有大量的买单在等待成交。这通常是因为投资者对股票的看好程度较高,愿意以涨停板价格或更高的价格买入股票。承接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股价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也需要注意追高的风险。
总的来说,涨停板上的漏单和承接都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它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股票的走势和市场的情绪,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避免盲目追高或忽视风险。
有区别,区别在于,涨停板上的漏单和承接是股票市场中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如下:
1. 漏单:当股票价格涨停时,意味着该股票的涨幅已达到上限,不能再继续交易。如果有投资者在涨停价之前提交了买单或卖单,但由于涨停导致无法成交,这就称为漏单。换句话说,漏单是指在股票涨停时未能成交的委托订单。
2. 承接:在股票涨停时,由于不能继续交易,漏单的交易订单无法成交。在这种情况下,承接是指下一个交易日(或后续交易日)市场重新开盘后,承接之前漏单的交易行为。投资者可以继续提交相同或类似的委托订单,以便在市场开盘后尽可能地接手漏单。承接的目的是在漏单无法成交的情况下,寻找其他交易机会并完成交易。
总结起来,漏单是指在股票涨停时未能成交的委托订单,而承接则是指在市场重新开盘后接手漏单的交易行为。涨停板的存在导致了交易的中断和漏单的出现,投资者可以选择承接漏单来继续交易,并寻找其他交易机会。
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的。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股、B股)、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