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写端午诗,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原本只是个夏季驱除瘟疫的普通节日,从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投身汨罗江之后,就演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诗人节”。
历代有大量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传世,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唐代诗僧文秀在《端午》诗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和追思之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大意是,端午节来历是为纪念屈原。楚江空有烟波浩渺之水,却不能洗去屈原的屈冤。
《端午》是唐代诗人文秀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
原诗如下: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和译文:
- 端午:指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自:从。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因受到诋毁排挤而被贬黜流放,后自沉汨罗江。
- 楚江:指楚国境内的江河,这里特指汨罗江。
- 直臣:指屈原,他是一位正直的臣子。
诗中提到的端午节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中通过“万古传闻为屈原”和“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两句,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以及对忠直之士冤屈的感慨。
整首诗言简意深,通过对屈原命运的反思,提出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忠直之士的同情。这首诗不仅是对端午节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深刻思考。
乱云飞渡仍从容,岸阔南山转北东。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娘。
这首诗是杜牧的名作,在诗中,他用清新明丽的语言,表达了对端午节的期待。让我们喜迎节日,祈愿幸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是唐代杜甫的《登高》诗,其中黄鹤楼、黄鹤等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而此诗表现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在端午节这个被人们认为有巨大的传统意义的日子里,唯有珍惜节日和心中珍贵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