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直达的汽车,需要中转。
因为犀浦和洪雅之间的车次不多,需要先到绵阳再换乘到洪雅的车,比较麻烦。
如果时间不急,可以先到绵阳再搭乘中转车前往洪雅;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乘坐从成都到洪雅的直达车,但需要从犀浦前往成都再转车。
不是。
犀浦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增挂犀浦街道办事处牌子,位于郫都区东部,紧邻成都市金牛区和高新西区,处于“成都西门口卫星城”建设的前沿,中心坐标地处东经103°58′、北纬34°45′,东北部邻安靖镇,东南与金牛区金泉街道接壤,西南邻合作街道,西邻红光镇,西北接团结镇,镇域面积19.5平方千米。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秦代以前,犀浦镇一带称作"墀埔",据说曾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古汉语中,"墀"字的本义,是指台阶及其上面的空地,犀浦的地形正是如此。不过,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犀浦"的得名与历史,与李冰修建都江堰有关。
一、秦代以前没有犀浦。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在远古的时代是内陆湖,后来因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冲积使湖盆抬升而逐渐形成;川西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冲击而成的扇形平原。
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说:"杜宇时,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营邑必在较高之黄土丘陵地带(广都、新都、成都三邑之原址亦正如此,后详),故郫本在九陇。"[1]
在李冰治理都江堰以前,洪水一直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洪水在这块冲积平原上纵横肆虐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而是采用原始笨拙的堵的方法或拦截的方法。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引《蜀王本纪》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
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在古蜀地置成都县并令"(张)仪与(张)若城成都",按秦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墙,"周回十二里,高七丈".任乃强先生说:其城也不过"纵横径三里,仅当今城(明代修建的‘九里三分’成都城,引者注)面积九分之一而已。然在周秦间,已为大城,可比咸阳矣。"[2]成都据此也成为中国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最长时间城址不变的城市。
成都之所以又名"龟城",其来源是张仪修成都城时太艰难了。因为当时的成都一带低洼潮湿,土质松软,需要取土填埋,故而屡筑屡圮,花了不少时间。后来应地形而修,立基础于高亢之处,弯弯曲曲也只有随它了。这样的结果就造成成都城不仅分为大小城,而且城墙南北不正,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故而成都城在古代被称为"龟城".在古代,神龟是吉祥灵异之宝物,人们便杜撰了神龟示迹的传说。《搜神记》《太平寰宇记》中就有此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