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聪慧,记忆力超人。
1914年,郭沫若到日本留学,哪时国内航空尚不发达,从国内出发,首先坐绿皮火车到达现今的韩国,然后再坐轮船到日本,途中所用时间需一个多月。郭沫若前往日本时,并不会日语,在前往日本这一个多月内,郭沫若开始自学日语,当到达日本后,参加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入学考试,日语考了优等,可见郭沫若的记忆力是多么的惊人。
现在已经没有子女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1890年-1980年)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
《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诗,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珀西·比西·雪莱。郭沫若曾翻译过这首诗,译文如下: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留痕迹的流星。
你以鸟儿的轻盈,
以风儿的自由,
以鹰隼的雄劲,
冲破寂寞的宇宙,
飞舞在这乌有之乡。
在这渺茫的宇庙中,
在这人生的荒漠里,
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你在运行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你是诗坛的云雀,
你是人间的流星,
你是天国的精灵,
你是生命的赞歌。
总之,《致云雀》是一篇热情真挚的抒情诗,诗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云雀这一形象的赞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