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5千米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千米,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村是中国发展改革的一个标志性村庄,其真实现状是一个具有繁荣和发展的农村社区。以下是小岗村的一些真实现状:
1.农村产业发展:小岗村通过改革土地承包制度,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们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发展农业、林业、养殖等产业。村民们通过自主经营,致富途径增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农村产业的繁荣。
2. 工业发展:小岗村发展农村工业,引进外来企业,提供就业机会,村民们可以就近工作,实现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3. 基础设施建设:小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道路、学校、医院、通讯等设施都得到了改善和建设,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4. 教育和卫生条件改善:小岗村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提供使得村民们的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医院的建设和医疗资源的提供让村民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5. 生活质量提高:小岗村的发展使得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衣食住行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保障了村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尽管小岗村的真实现状是一个繁荣和发展的农村社区,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环保问题、农村人口外流等。因此,小岗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打造更加美好的农村社区。
当地农民给“大包干”编了个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历经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小岗村如今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村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了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办工业、兴商贸 、搞旅游,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小岗村顺口溜
有一种小岗村的顺口溜是这样的:“打包干打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非常有时代特色的一首顺口溜。
小岗村顺口溜
当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唱的顺口溜是: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个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