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初六日,即5月15日),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筑坛称帝,并将建安二十六年直接改元为章武元年——在此之前,蜀中一直沿用东汉建安年号,事实上刘协并不承认有建安二十六年:他在被贬为山阳公前,已经于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并于当年“禅位”给舅哥曹丕。
公元220年是建安二十五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背景就是建安时期。建安年间是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极点,它从公元196年始,到建安二十七年(公元222年)止,一共历249年,是东汉时期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三国时期的开端。在这一时期内,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战争和政治争斗轰轰烈烈,出现了一大批历史名将、文豪,如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也是历史上备受瞩目的时期之一。
公元221年是建安十六年。"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使用时间从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在这个时期,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
在建安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例如,曹操在这一时期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魏国的基础。同时,刘备、孙权等其他诸侯也在这一时期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外,建安年间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如王粲、陈琳、诸葛亮等人的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