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好词有那些
时间:2025-05-12 21:10:41
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中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指《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与丰富的人们生活场景。

以下是描述《清明上河图》的好词:

1. 繁华:形容城市繁忙、热闹的景象

2. 热闹: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热闹喧闹的场景

3. 生动:形容绘画中人物、建筑等形象生动逼真

4. 绚丽:形容色彩明亮、鲜艳,充满美感

5. 美轮美奂:形容景物、建筑等极为美丽,令人惊叹

6. 错综复杂:形容画面中人物、事物相互交织、纷繁复杂

7. 纷纷扰扰:形容凌乱、杂乱无章的景象

8. 熙熙攘攘:形容人群聚集、行人来往、交通繁忙的景象

9. 趣味盎然:形容画面透露出的有趣、有味的特点

10. 壮丽辽阔:形容画面宏大、壮丽宽广的视觉效果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描绘和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词语解释
答案

好的,以下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纸的发明》中的一些词语解释:

造纸术:古代中国的一种技术,通过将树皮、破布等材料加工成纸张。这一发明对人类的文明和文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粗糙:形容物体表面不光滑,质地不精细。在课文中,可能用来描述早期纸张的质量。

传承:指对学问、技艺、文化等的传授和继承,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

轻便:形容物体轻巧,便于携带或移动。相对于之前的书写材料,纸张更为轻便,方便人们使用。

伟大:形容事物或人物具有卓越的成就或品质,令人敬仰。在课文中,可以用来形容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伟大意义。

普及:指某事物或观念广泛传播,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

促进:指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使其进步。在课文中,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

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根据上下文有所变化,建议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和记忆。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一课的知识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的意思
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的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说,这一课的课文可能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旨在通过具体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某些道理或价值观。

以人教版为例,第12课的课文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具体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热闹,重现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境。课文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愿。

如果您希望了解具体版本教材的第12课内容及其意义,建议直接查阅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料,以获取准确和详细的信息。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推荐
© 2025 快发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