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又名圆明花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圆明园始建于18世纪中叶,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在其鼎盛时期占地达350公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东方凡尔赛”。
圆明园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以“大观园”为主,包括了大量的宫殿、楼阁、亭台、雅居、花园等;中部以“九曲十八座”为主,是园中的核心区域,呈现出一系列连绵不断的湖泊和小桥流水;后部以“万春亭”为主,是一个山水相间的自然景观。
圆明园集文化、艺术、园林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思潮交融的产物,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在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和焚毁,至今仅有部分建筑和景观残留。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也成为了中外游客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康熙年修建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圆明园主要由两大区域构成:福海景区、后湖景区。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游览景区也可以了解一下景区的注意事项:
1、圆明园在各个大门均有售票口,在绮春园宫门(售票窗口5个,节假日期间售票窗口8个)、长春园东门(售票窗口2个)、二宫门(售票窗口1个)、藻园门(售票窗口1个)。
2、园内有语音讲解器租赁处(长春园东门、绮春园宫门),根据语种选择。
3、在长春园的“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处,有讲解员讲解当年盛况。地址:长春园西洋楼遗址区东南、含经堂东北侧。此外,位于西洋楼遗址区域内的圆明园展览馆每天8:30-17:00会循环播放大型纪录片《圆明园》,有助于人们更直观的感受一代名园当年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