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的内容来判断
因为编制是指这个企业、机构的正式编制人员,如果合同中写着签约单位为“所属**编制”,那么说明这个单位带编制;如果签约单位为“所属**部门”,则不带编制。
同时,可以查看合同中的薪资待遇、保险福利、工作时间等细节,带编制的单位一般会更具备完善的制度和待遇,需要谨慎甄别。
内容延伸:判断签约单位是否带编制在就业招聘、涉及职业规划时非常重要,需要留意企业的信息披露及招聘宣传。
同时在签约前,应当咨询招聘方的人事部门以确保合同的清晰明了。
判断国企是否有编制,需要看两点:1.看公告;2.看合同。
一、看公告
国企有无编制可以在公告中查看,有一些公告,会直接在标题中写“某某地区事业单位招聘编制人员××人公告”,这种就不用从公告里找了,一定是有编制的。
二、看合同
1、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合同(表现为事业单位聘用证书)
一部分央企或国企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国企单位隶属事业单位,有编制,对于这种单位,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则不仅是正式员工,而且有正规的编制。
这种编制,在编即上报人事局备案,占用编制名额,单位不能独自决定人员去留,需报人事局审批,即相当于说是过去的“铁饭碗”。
但是,仅仅一部分事业单位性质的央企或国企有编制,而且当时国企也在改革,现在有编制的员工也需要自己缴纳五险一金,其优越性也在逐渐削弱,且相对工资一般并不高。
2、正式合同(表现为劳动合同)
即跟央企或国企单位签订的合同,因为该单位没有编制,其合同不用保送人事局备案,所以为正规的合同,但又不是编制合同。
这种单位的合同,由佣工单位自主管理,比较灵活。
3、合同工(表现为劳务合同)
部分单位由于编制或人员、工作性质等限制,需要招聘一部分合同工。
这种合同工虽然在单位上班,但与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并非与企业签劳动合同,这种一般称为合同工。
这种相对稳定性和待遇可能与正式员工有差异。但比派遣员好很多。
4、外包人员(表现为派遣合同)
这种人员与企业之间为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企业单位根据工作内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乙方派驻人员进入甲方工作,这种长期入驻甲方的乙方人员,有时称为外包人员。
外包人员的劳动合同与乙方签订,其与甲方上无雇佣关系。
只有与央企或国企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可查看劳动合同上的盖的公章是否为该单位名称,才能确定是否为该央企或国企聘用的员工。
国企通常被认为是一级预算单位,因为它们是由国家控制的企业,在国家预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级预算单位是指由中央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单位,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国企属于国有企业,受到国家的直接管理和监督,具有国家意义和战略性,因此被视为一级预算单位。此外,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纳入国家预算透明公开管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