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城破时写的是《破阵子》。
公元975年,北宋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昔日的一国之君成为阶下之囚,凄惨绝伦。
往日种种盛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余下沈腰潘鬓的憔悴、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在此背景下,李煜写下了《破阵子》。
原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墓被认为已经找到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的是南唐旧臣徐铉为其所写的墓志铭中的描述,以及后来的考古发现。
徐铉在墓志铭中提到的“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等语句,被认为是指向李煜葬地的线索。工作人员参照唐上阳宫这个重要“坐标”,基本可以推断出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为南唐后主李煜墓葬所在地。2011年春,后李村在老坟台打机井、建蓄水池时,挖到了墓道,并有古代建筑基址、大型古砖、柱石、琉璃瓦残片等文物出土。文物局对后李村老坟台疑似李煜墓进行勘探,发现了一座20×20米、墓室4×4.5米、深6米的墓葬,还有三道过洞、三眼渗水井。此外,还发现了残缺的唐宋时期的石翁仲、石羊、望柱等墓前石刻,这些石刻是村民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出土的。这些发现与徐铉的墓志铭相印证,使得后李村老坟台墓葬被认为是李煜的葬地。
然而,虽然有多重证据表明这是李煜的墓葬,但具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这一结论并非最终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