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梁实秋 (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并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秋已于1990年8月19日因中风离世,享年86岁。虽然他已经去世了数十年,但他留下的文学作品仍然流传甚广,被广泛地阅读和研究。无论是他的小说、散文、诗歌,还是他的翻译作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传世经典。梁实秋虽已逝去,但他的作品仍然在人们的心中活着,继续影响和启发着后人。
梁实秋先生曾在《饮酒》一文中写道:“独酌无相亲,但饮清露之泉;对酌多知己,莫负桃花之酒。”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在独自饮酒时感到孤独,但在与朋友共饮时却倍感珍惜的心情。
梁实秋先生还认为,饮酒应以适量为宜,过量则伤身。